【Cubic Zine 2023年3月號】運動科學打天下——「操肌教授」沈劍威推體育社企搶人才 倡活出幸福生活

Share on

由教授成為社企CEO,中大教育學院副院長(本科課程) 、體育運動科學系沈劍威教授( Raymond Sum),言談間散發出自信氣場。「精英運動員的心態是,你 challenge 我?最好就 challenge 我!」運動員有一個特質,就是總是有備而來。沈教授一身健康體魄,源自堅持和自律。

從運動啟發信念, Raymond 每天早上7時健身,練好「內功」,穩打穩紮,這是他營運社企 PLACY( Physical Literacy Academy for Children and Youth,兒童青少年身體素養學院)的法則。身心健康,往往需要及早培養自主自理的價值觀,讓我們嘗試探索 Raymond 的體育世界。

早在少年時代, Raymond 已接受體操訓練「操肌」,更積極參與土風舞、籃球、田徑等運動。當年香港尚未有體育專業的學位課程,他前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修畢體育專業,再到籃球運動起源地——美國春田學院(Springfield College)攻讀碩士,其後回港展開教學生涯。在中學和中大相繼執教鞭數年, Raymond 於在2004年於英國萊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Leicester)取得博士學位。

讀書佔去人生超過20年時間,卻未磨滅意志,反而有助 Raymond 全面接觸教育。「當年的訓練,從大學課程掌握了十多個體育術科訓練,變相樣樣通曉,才能成為體育老師。 」(圖:受訪者提供)

「我的研究興趣是 Physical Literacy(身體素養)。身體素養是要由小開始掌握體能,學習運動知識,建立信心和動機,長大後亦會更關心身體健康,多社交,維持良好精神狀態,其實是一個生命歷程。」

從新一代「跳水女皇」得啟發

縱然疫情令世界停擺, Raymond 對教學和研究仍然滿懷熱枕。「別人停,我行前,就可以比別人走快幾步。3年來我有很多的想法,都是經過沉澱而成。」

中國國家跳水隊女運動員全紅嬋。(圖:取自網絡)

「2021年8月東京奧運,我從台灣回港在酒店接受7天隔離,一邊工作一看奧運賽事,電視突然閃出一幕,令我非常驚喜,就是年僅13歲就入選中國國家跳水隊女運動員全紅嬋,在比賽取得幾乎滿分的成績。她在山區鄉村長大,年紀輕輕被選入跳水隊訓練,可以凌駕複雜的動作,只花4年取得冠軍。我就想,那麼香港的學童呢?如何建立一套有標準化體能測試工具呢?」

Raymond 馬上與中大體育部同事研究專業概論,再與中大研轉處(ORKTS)構思商業化方案。收集中小學校長的意見後,2021年9月開始寫計劃書,2022年4月取得中大可持續知識轉移項目基金(S-KPF)支持,創立社企 PLACY。

沈教授感謝中大管理層、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和體育部的支持,亦感激研轉處的付出。「ORKTS團隊很清楚市場實況,落力幫助我們社企改善商業模式、預算計劃上的不足之處。」

體育運動科學化

「我們的團隊深化了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型(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Model ,LTAD)和運動技能評估等內容,審視青少年在不同階段的體能發展,例如心肺耐力、柔軟度、平衡力、協調力等。」

出色的運動員往往知道,適當的時刻做適當的決定。 Raymond 續指:「進行團隊運動時,何時射波、交波、得分都需要高度判斷力。我們發現,擁有這類特質的人,往往須由小時候已開始培養。

這正是香港體育缺乏的一環,學校較少在學童早期發展階段有系統的量度他們的基礎運動能力。亞洲區內,香港人上肢能力相對較弱,縱使最常見是拋豆袋,很大程度是於體育課程忽略投擲訓練。放眼中國、日本、韓國、台灣地區,青少年體育課程具備有系統的訓練,如壘球、棒球、羽毛球、標槍等。

幼童年紀少,運動能力低不是正常事?「我們需要兼顧不同基礎運動能力,作好準備應對日常生活,一旦遇上意外,都可以閃避。所以體能評測很重要,及早發掘擁有良好能力的學童當然好,但我們不要忽略找出遲緩發展的學童,及早轉介有特殊需要之學童至相關機構。」

集專業於大成,PLACY是一家與體育相關的社企。他們提供的測試項目分類非常仔細,如以立定跳遠測試了解學生的肌肉力量和爆發力、以 BlazePod (反應燈訓練組合)了解學生的敏捷性和反應能力等。(圖:受訪者提供)

「我們將這套測試應用在大學生上,發現他們很多都不達標!以我為例,自小喜歡周圍跳、周圍玩,從日常自由活動掌握不同能力。現時講求體育運動科學化,在不同階段向青少年提供循序漸進的訓練,鼓勵學童及早掌握身體素養和基礎運動能力,是很重要的。」

搶人才,教人才

PLACY歡迎家長和學校推動中小學生參加其測試與活動,激勵他們發揮潛力。「PLACY-Academy,這個名字解釋了我們不止提供評核測試,更像是一個學院,因應學員的能力,配對合適的運動項目,提出意見。我們亦實施排名榜、獎項、證書及獎學金,這些對有意升讀專注競技運動學校的學生很有幫助,就像證明他們有「特異功能」,以各項指標顯示能力,讓學校更容易制定體育課程與運動項目方案。

PLACY亦提供測試員訓練,透過身體素養與基礎動作技能測試領袖證書課程,培育長遠運動發展評核專家(LTAD Specialist),務求將PLACY帶入各階層學校及社區。同時向老師提供工作坊,協助增潤教學內容,更會以義務形式做顧問為學校改善教育環境。談起社企未來發展,沈教授難掩興奮心情,滔滔不絕。

「第一次搞社企,好正!」

Raymond 目光如炬,閃耀著「勇往直前」的創業精神:「思索怎樣多點貢獻社會呢?我們的專業對社會有貢獻,但夠不夠呢?為何不做多點?」(圖:ORKTS)

以學術專業、創意、營商模式解決社會問題,達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社企的使命,也是 Raymond 的心願。

「第一,希望關懷低收入家庭兒童,他們缺乏經濟能力,無機會接觸運動測試,所以我們會提供補助。第二,希望幫助少數族裔家庭。他們普遍被社會忽略,但他們應對逆境的能力是運動員所需的特質。」

作為華人身體素養學會創會會長、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 (PFAHK) 執行委員會主席、國際身體素養協會(IPLA)成員、 Asia-Pacific Society for Physical Activity 轄下 Physical Literacy Special Interest Group 的委員會地區領袖,沈教授以多年工作際遇,儲下豐富人脈,如中港澳臺等地區的學校網絡,要將社企發揚光大,結合運動、教育、專業學會、非牟利機構各個範疇的力量,應該「水到渠成」吧?

Raymond 坦然,社企以收費維持其營運目標,並非想像中簡單。「校長會、董事、老師,我至少重覆說服他們超過20次,一提起收費,他們就卻步。有校長坦言,學生全是低收入家庭,你也無法收費。」

 
Raymond 分享:「開會時別人質疑,為何整網站昂貴,但我清楚知道宣傳推廣網站是必須的平台,我落手落腳自己問價。做社企可以更理解市場動向,獲益良多。」(圖:ORKTS)

「在不同階段,中大給我很多機會。」 Raymond 在2019年度獲得中大博文教學獎(隊伍組別)。本著回饋中大及社會的初心, Raymond 認為心態決定境界:「有些事我心急也無用,我學到的是,如果根基不穩,難以將想法實踐。我的性格是,不去想壞事情,專注做好事。當是「湊仔 – PLACY」吧,你預計不到他未來的成長,到合適時機自然可以發光發亮。」

慶幸團隊齊心努力,「我的團隊由 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體育部主任與講師及PhD 學生組成,他們都是精英,我不太擔心社企未來營運,每次開會討論發展方向和價值觀都好認真,即使 5年、10年後我不在,相信他們也會做得好好。」

Raymond 與團隊打成一片:「我們像一隊足球隊,要防守、進攻、觀眾支持你又會噓你,又像一場世界杯。那種經驗完全同我上堂教書、做研究和社會服務不同,搞社企是帶住一班價值觀相似的人,齊齊貢獻社會。開會很開心,出去團隊影相,早上8時正齊人影相,做事認真,我們是一班共同進退的體育人。」(圖:受訪者提供)

「危機,就是我最好的機會。人哋停,我上。」

Raymond愛向學生在體育運動科學系的學期Assembly分享人生經驗。「每一個挑戰,都是最後一次,就是因為最後一次,你要做得最好,如果有下一次,你應該比前一次做得更好。用心去對待每一件事情。」

「其實我讀大學前,因為家境清貧,由18歲到21歲,在中環區銀行派送文件,基層的事我是明白的。年輕時好傻,坐渡海小輪過海工作很開心。當年月薪1500元,為了儲錢讀大學,一出糧,就將300元兌成10元,在紙幣角落釘上1至30號,限制自己每日只用10元。當時一個飯盒值8元,車費約2元。到了第3年,我會獎勵自己,每逢周末可花50元。我是在貢獻社會,那段日子我覺得好開心。」

Raymond 辦公室掛起一幅字畫,「積聚博知,思量當需,誨傳瞻求」,12字 言簡意賅,說出他的教育理念。Raymond 認為知識不是大問題,最關心的是價值觀的傳承。 (圖:ORKTS)

Raymond 希望年輕人知道,力爭上游的重要性。「我常與學生說,我的青年時代比你們開心。當你覺得事情是理所當然,上天就會取走它。你不努力又怎會進步?只有你才會放棄自己。」

「2019年,除了社會事件衝擊,一年內我有7個親人和朋友離世,由母親、弟弟、老師、同學、同事、30年波友 化學系教授,他49歲就走了,我怎能夠不正面?要發生都是要發生的,著手一樣一樣處理。」

武功有門派,根基是內功,面對人生起伏變化,Raymond「內功深厚」,全靠健身。「我日日7時開始做到7時45分,一星期打兩場籃球賽。我與學生、校友打波都好 competitive(充滿競爭),他們都好怕我……怕我落場比他們還『勁抽』!我希望每日可以都有活力,打完波,成身酸痛,好「gur」(釋放自己),什麼都不用想。橡筋拉到好緊,都要鬆下啦。」

人生與運動比賽一樣,此起彼落,既然落到場,Raymond 寄語大家享受運動,享受社交,「無論如何,都要身體健康,活出幸福生活。」

FacebookWhatsAppLinkedInEmail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