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的故事鼓舞了一代代白衣天使。國際護士理事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將她的誕辰日5月12日設為國際護士節。2024年國際護士節的主題為「有護士才有未來,護理創造經濟實力」(Our Nurses. Our Future. The economic power of care.)。今年的專刊報告特別提及對護理領域每$1的投資,能帶來$2至$4的經濟回報。護士主導的家訪項目(nurse-led home visits)能有效改善弱勢群體的健康與經濟獨立能力,進而解決健康不平等(health disparities)問題,實現扶貧(alleviation of poverty)的長遠效益。

山城有愛。卅載光輝,本港首創護理學院培育了一代代專業的護士,精益求精,充實並創新護理服務。本期Cubic Zine聚焦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盧海珊(Professor Suzanne Lo)與她創立的社企「喜令護手有限公司」及其「風中愛手護」計劃。溫文爾雅、身形纖瘦的她,為了病人福祉,在炎炎夏日,獨自拖著行李箱,帶著復康工具,四出家訪探望中風人士;為了創業夢想,即使身為兩幼孩之母,仍咬緊牙關,平衡兼顧營運社企、研究教學和照顧家庭的「不可能三角」。讓我們走進Suzanne的創業夢,了解她們的社企與計劃如何為中風人士提供手部護理服務,在漫長的復康路上,為他們帶來溫暖。

一顆心,一雙手,一個創業夢

「雖然我是讀護理出身,但其實我也有一個創業夢。我很想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司,注入自己的想法,可以自由彈性地處理當中的業務,既服務社會,又可持續營運。」

出身於普通家庭的Suzanne自幼立志成為一名護士:「小時候,大家寫我的志願都是老師、護士等等。我從小就寫:『我想成為一位護士』。小學時,聽到南丁格爾的故事,覺得她非常偉大,可以幫助很多人。後來在中學時,我到大學參觀,見到護理學系的學生在示範打針,激發了我的興趣。所以一直將這個志願放在心中,直到大學選科時,我就選擇了中大護理學系,之後完成臨牀老人學理學碩士,並回到中大工作,後來獲得機會於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繼續完成哲學博士。」

左圖:Suzanne與周柏珍教授的合照(受訪者提供)。
右圖:Suzanne與周柏珍教授和Professor Anne CHANG的合照(受訪者提供)。

在中大工作期間,Suzanne很幸運獲得恩師周柏珍教授 ( Professor Janita CHAU ) 悉心的教導和啟發,亦在周教授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深切體會到護士的天職,亦學習到作為學者應有的襟懷,及如何將護理理念融合於一個個研究項目中,以不斷提升護理服務質素。「這些都是我沒有想過的。之前我只是純粹讀完書,獲得註冊護士牌,然後順理成章找工作。但周教授讓我認識到護士可以有多元的發展,為社會作出貢獻。這些年我的研究項目亦獲得周教授很多有用、寶貴的意見和支持,理念上的、實際操作上的,『風中愛手護』計劃的創立亦不例外。」

「另一位對我有很深影響的是Professor Anne CHANG,Professor CHANG和周教授都是我的哲學博士研究指導師,每次我跟她們討論研究方向時,我都會被她倆慎密、全面的建議而深受啟發。我們有時亦會談及護理專業的發展、以至待人處事等等,很多我們一起討論的畫面,至今我仍歷歷在目。」

看到身邊的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醫生憑藉自己的專業能力「開鋪頭」,
Suzanne的創業夢也開始萌芽:「為甚麼不能呢?我覺得護士都可以有一片天!」

圖: Suzanne小時候很喜歡唱卡拉OK,亦會跳芭蕾舞、中國舞,曾經把芭蕾舞加入中風人士復康研究中。(受訪者提供)。

「我還想扮靚」

中大創科人才輩出,研發出的納米機器人機械手「留聲機」等產品在中風人士治療、復康以及言語障礙階段提供了幫助。但在手部護理領域,Suzanne及她的團隊是不折不扣的先驅:「中風人士很多時出現中風後肌肉痙攣 ( spasticity ),因為肌肉過度活躍,令到肌肉繃緊、僵硬或疼痛。

在手部,常見的肌肉痙攣型態如手肘彎曲、手腕內彎或手指緊繃的情況,影響自我照顧和日常生活;而手部清潔方面亦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未能自行修剪手指甲和潔手,手部會較濕,不但影響手部衛生,甚至指甲長期留有黑邊、造成異味或感染。家人或照顧者很多要為生活奔波,未必能事事兼顧和適時幫忙。中風人士亦會感覺不舒服,自我感覺也不太好,長久有可能減低自信心和社交。所以手的小問題可以引起很多其他問題。」

選中手部護理這片藍海,Suzanne從家訪中風人士中獲得靈感,進一步細化服務。「有次家訪一位中年女士,見到她只在患側尾指塗上紅色的指甲油,當時我問她為甚麼不把其他手指也塗上指甲油,她說她一直很喜歡扮靚,無奈中風後,手不再靈活,但仍想塗指甲油,就算只有一隻手指也要塗,她覺得自己有權利打扮,讓自己開心和幸福。」中風人士的復康經歷、所想所感,深深印在Suzanne腦海中。「其實他們除了身體功能上的恢復,心靈上也有追求生活上『小確幸』的需要:有的想再次綁鞋帶穿上波鞋,有的想自行上香拜神,有的希望與家人同枱吃飯,為家人夾菜。護手、身心舒緩和愛美亦然,但其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了。」

見微知著的性格,讓Suzanne意識到護理關懷的真正含義,繼而進一步細化手部護理的範疇,包括手部清潔護理、按摩/水療和上肢復康訓練支援四個方面,讓中風人士能更有尊嚴地生活。「我們參考過其他地方的做法,發現很多有關如何為中風人士按摩和護理手部的資料,以短片講解。要說有沒有一間社企,為有手部肌肉痙攣人士提供這樣結合專業護理、復健、身心舒緩和個人對美的追求的長期服務,相信我們會是先頭部隊。

圖:Suzanne馬不停蹄走訪各界機構、座談會、工作坊、中學向公眾介紹「風中愛手護」。(ORKTS團隊攝)

Suzanne平時也努力為服務對象的家居復康出謀劃策。這般「變法寶」的超能力,源自Suzanne平時的生活習慣:「我不是出身於物質豐富的家庭,不會有錢經常買很多東西,從小時候開始,我就好喜歡整理和改造家居用品。我很享受家訪,雖然都很累,尤其在夏天,但可以觀察中風人士屋企,例如傢俱擺設和空間,一方面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以跟他們訂立更適切的復康目標和計劃,另一方面,有需要時可以同他們商量改裝一些現成的東西,以實現復康效果。」

她的其中一個創作成品是粘了四個輪子的乒乓球板,中風人士可以用帶有魔術貼的帶子綁在手上,在桌子上滾動球板,以鍛煉患側上肢。「波板和帶子本身家裡已經有,轆也不貴,所以這個創意很實際、很實用!」勤儉持家的她對自己的創造力非常自豪。「對基層家庭來說,這些小創意不失為一個性價比理想的選擇。同時亦可讓中風人士更多參與自己的復康過程,自己也可幫自己。」

知識轉移改變手中命運

Suzanne非常喜歡社企這個概念,既是一盤生意,又可將知識轉移以達致某種社會目的和影響。她們團隊開創的社企名為「喜令護手有限公司」,目的是為有手部肌肉痙攣的中風人士提供專業手部護理,配以個人化的按摩、水療和上肢復康訓練支援,並藉由金齡人士協助提供服務,既為他們提供工作和回饋社會的機會,亦讓更多人認識有手部肌肉痙攣人士的健康需要,推動社會共融。

談起成立社企,她非常感激中大研轉處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在今年的資金申請中,她們團隊成功雙收知識轉移項目基金(KPF)可持續知識轉移項目基金(S-KPF)。「俗語說一孕傻三年,生完小朋友後很多事情都要記錄得非常清楚,否則很易忘記!」初次創業的她經歷了許多挑戰:尋求合作受阻、與日新月異的技術鬥快、追交報告死線、培訓不斷更換的研究助理、平衡工作和家庭……她常常感到身心疲憊,但她坦言很喜歡社企的服務理念,無論困難再艱巨,她也無悔走上創業之路。她從頭開始學習應對從未接觸過的種種挑戰:第一次註冊公司、第一次為公司開銀行帳戶、第一次了解甚麼是limited by shares或是by guarantee……

「最初的運作,我只是根據我們的基本認知而行。但這並不夠,我仍然需要一些框架來引導。ORKTS為我匹配了顧問,指導我利用資源和網絡,擴大合作範圍。這實際上開拓了我的視野,一步一步指導我走上創立社企之路。有人告訴我該如何做,我再自己探索,這樣就能更順利地前進。」

圖:「風中愛手護」計劃招募有心人士參與服務及義工服務,其中來自中大那打素護理學院的同學和畢業生及金齡人士,會協助為中風人士提供手部護理服務。(ORKTS攝)

因創業找回初心

創業對Suzanne來說是跳出舒適圈的挑戰,她要不斷與追求安全感的自己和解。「我會形容是一個戰戰兢兢的經歷。其實很多東西我都很害怕,但我還是會讓自己去接觸很多看似很困難的地方。一方面是很多困難其實到最後都要自己解決,另外我覺得只要讓自己理解多一點東西,那我就會强大一點,害怕少一點,心也會安定一點。」

「我曾經覺得每天上班,都是為了交報告,每天都忙著應付不同的挑戰,久而久之,不知道自己在為甚麼。我最記得有一位研究助理一天很高興地跟我說:『我們的問卷箱子終於存滿了!很開心!很有成功感!』相反,我心裡只有憂愁:『死火啦,現在才有一箱,還要做多兩箱!』但是不知為何,我聽完這個,想起很多年前初出茅廬的自己。突然間人生充滿希望。其實反思最初做研究的初心,或者為甚麼要不斷爭取資金,就是想真的可以幫助到社會上一些問題。我現在做的一些事是細微的,但沒關係,大人物做大事,小人物做小事,但也可以帶來影響和改變。

金齡擦出火花 眾人拾柴火焰高

「喜令護手有限公司」著重有效利用資源,目標是招募一群金齡女士,既能發揮個人價值,也能帶來正面的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金齡群體通常有較多的空餘時間,更能全心投入服務。團隊將為他們提供訓練,學習手部穴位按摩、水療、清潔和家居上肢復康訓練等護理技巧,培養一群服務的主力軍。同時,金齡群體的一大優勢在於他們的溝通能力較強,能輕鬆地與服務對象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與健康需要。「金齡人士就會有這些優勢,他們有時還會運用自己的學識及見識,與服務對象產生火花。」

由金齡群體打頭陣,Suzanne希望社會各界有心人士都能陸續參與服務及義工服務,例如學生群體。「這個想法源自我們團隊之前的一個為中學生舉辦的社會共融工作坊項目。我們看到大多數學生都善良、成熟,願意認識社會上有不同健康需要的人士。我們可以根據現行中學課程中關於其他學習經歷 (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 的要求,將學生帶到外面的世界。我希望我們社企能傳達一個訊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背景和健康需要,應該主張和而不同。因此我們也希望學生能理解他人的需要,從而學會如何關心他人。

在實際執行中,學生群體可以學習一些基本的手部護理技巧,包括指甲護理、按摩,從而在義工服務中發光發熱,也可以為自己家中的長輩提供相應的護理。

 

我們都會變老

或許你也會好奇:一位致力於為老友記服務的白衣天使,當她成為長者的時候,會對這個社會有怎樣的期待呢?

Suzanne 樂見為老年群體提供的服務與設施愈來愈多元豐富:「過去我經常參與一些義工服務,幫助清潔別人的家。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到了那個年紀,有一群年輕人來幫我打掃,我會非常開心。他們會跟我打招呼,和我聊天,我會感到非常滿足。同時,我認為退休後參與義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當然,我也希望能夠拉攏我的朋友一起參與,到那時我們可以一起參與服務。」

那打素護理學院在2024年QS世界大學護理學科排名榜上脫穎而出,傲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八。進入全球前十榜絕非易事,歸功於學院代代護士的專業傳承與突破創新。在當今的社會,愈來愈多元且細緻的護理服務為有不同健康需要的人們提供更多舒適。

114年前的今日,南丁格爾離我們而去。若她仍在世,相信她會為今時今日護理專業的創新進步感到欣慰。百餘年後的今天,在伊利沙伯醫院外的南丁格爾路漫步,醫院內燈火通明,夜間探房不再需要提燈;護士能做決策者,還可以從零開始創業。

編輯: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黃翔堃(中大全球研究學生、知識轉移大使)

金齡人士「風中」同路   Lisa與阿Moon互談心願 

家訪這天是「大暑」,Suzanne帶同同工前往沙田沙角邨探望中風復健者余月娟女士 (阿Moon)。拖住裝滿服務物資的行李,他們依然有說有笑,與我們採訪團隊一行七人,默默地踏入阿Moon的溫馨小家。

閱讀更多→

實習生日誌/Natalis看社創

15歲的中學生Natalis Leung首次參加大學研討會、參與教授訪問,他的感受是如何?

閱讀更多→

 

本港中風疾病概況

  • 中風,醫學上被稱為「大腦血管疾病」。全球第二大致命疾病、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中風的威脅令人不寒而慄。
  • 每年本港平均約有三千多人死於中風;2023年每十萬名往生者,有40.4名是因中風。
  • 2001年至2021年,因中風入住醫管局轄下醫院的年輕中風人士數量,由1531人,增至2028人
  • 中風人士一直是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大群體。
  • 研究表明,家屬或照顧者的態度和支持,以及適當的康復治療,對中風後的康復起到決定作用。本港大約三成中風康復者會患上中度至嚴重抑鬱症,因此中風對人心理及社交生活的影響絕不容忽視。中風人士渴望身體康復的同時,也希望逐步恢復原先的生活質量,大到手指受控,小到指甲清潔。
  • Suzanne的社企及計劃將填補復康行業的空白,提供獨特的手部護理服務,為中風人生帶來更細緻的服務及心靈層面的關懷與支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