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 中大學生於「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決賽勇奪9個獎項 (13-15 Oct 2025)

圖一: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 – 總決賽 (照片來源: 知識轉移事務處)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總決賽於2025年10月13日至15日在河南鄭州舉行。經過激烈角逐,香港中文大學(中大)「 用於下一代資料中心互聯的神經形態光學處理器」 項目獲得全場總季軍。中大學生共有五個項目獲得國家級金獎,兩個項目獲得國家級銀獎及一項目獲得國家級銅獎,成績為全港院校之冠。
本次比賽由教育部等11個部門會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大學、鄭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共有來自國內外161個國家和地區5673所學校的619萬個項目、2443萬人次報名參賽。總決賽共入圍項目4720個,涵蓋高等教育主賽道、「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產業賽道、萌芽賽道五大類。
大賽期間還舉辦了「世界大學生創新大會 (2025)」。中國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的司局代表,以及各省教育行政部門的代表,總計約350人參加,涵蓋了來自五大洲3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機構。2025年港澳區域賽一等獎得主、中大伍穎曦博士受邀在大會上發表演講。她的發言圍繞著積極參與創新與創業,強調為推動科技進步貢獻力量的重要性,通過互相學習與借鑑,增進中外青年之間的友誼與交流。
伍穎曦博士的參賽項目「可用於治療血癌的 Fc 工程化 CD9 抗體」也獲邀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優秀項目展」中展出,展示她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成果。伍博士的研究不僅展現了她的科學思維和技術能力,也反映了當前生物醫學領域在抗體方面的進展。

圖二: 獲得全國總季軍的中大參賽項目「用於下一代資料中心互聯的神經形態光學處理器」代表王本善 (左二)、知識轉移事務處處長徐仲鍈教授 (右一)及知識轉移事務處知識轉移活動主任黃曉媛 (左一) 合照留念 (照片來源: 知識轉移事務處)

圖三: 中大參賽項目「用於下一代資料中心互聯的神經形態光學處理器」 代表王本善進行冠軍爭奪戰 (照片來源: 知識轉移事務處)

圖四: 中大「用於下一代數據中心互聯的神經形態光學處理器」項目獲得全國總季軍 (照片來源: 知識轉移事務處)

圖五: 中大五個金獎項目的代表 – 潘天樂 (右一) 、胡希韜 (右二) 、王本善 (右三)、陳瑋誠 (左三)、伍穎曦 (左二) 及知識轉移事務處代表黃曉媛 (左一)合照留念 (照片來源: 知識轉移事務處)

圖六:2025年港澳區域賽一等獎項目代表、中大伍穎曦博士於「世界大學生創新大會 (2025)」中發表演講 (照片來源: 知識轉移事務處)

圖七: 伍穎曦博士在「世界大學生創新大會 (2025)」結束後,接受了中國教育電視台訪問 (照片來源: 知識轉移事務處)

圖八:知識轉移事務處處長徐仲鍈教授 (左一) 、伍穎曦博士 (左二) 及知識轉移事務處知識轉移活動主任黃曉媛 (右一) 於「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優秀項目展」合照留念 (照片來源: 知識轉移事務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