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讀好書 |《一億美元的出價》

中大初創READily創辦人鄭樂之誠意推薦《一億美元的出價》! 鄭同學身為一個從工程師轉向初創公司商業領域的人,銷售這個概念,對他來說一直是個未知的領域。 然而,Alex Hormozi的《一億美元的出價》以其簡單明白且有影響力的建議,為他指明了道路。

Read More »

【Cubic Zine 2024年2月號】從初創中進化   陪伴弱勢病患對抗死神 —— 遺傳病學者陳浩然30年堅持科研路研AI溝通工具破解罕見病無聲苦難

一生專注研究神經系統性疾病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Edwin),他的研究成就非凡,從劍橋大學獲取博士學位,及後帶領團隊成功解開小腦萎縮症成因。在兩小時訪談中,Edwin 談起令人遺憾的「社會現實」:罕病製藥成本高,資源匱乏,罕病家庭往往在絕望中與死神拔河。

當最親密的家人,成為最沉重的負擔,你會如何面對?Edwin 曾家訪要求安樂死的病人,觸動他由科學家成為社創領袖,連結各科學生,開展「Voice Link」計劃。讓我們聽聽這位文質彬彬、謙虛有禮的科學家,如何在看重成本效益的香港,突破「科研空想」,堅定實踐理想。

Read More »

罕見病患者的AI留聲機

Voice Link計劃的背後有著一位肯給機會的導師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

主修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的Ceci同學曾經是Edwin的實驗室助理,有幸在Edwin的指導下研究小腦萎縮症患者的發病幾率。海外交流歸來,她有了更深的思考:如何將我們所學、研究的學術知識,轉化為對罕見病患者實實在在的幫助?

Read More »

高等院校作為守護資訊安全的燈塔 

歷年來,資訊安全事件不斷。2011年發生了「斷水事件」,駭客入侵了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市(Springfield)的公共供水網絡系統,毀掉一個向數千戶家庭供水的水泵。 2019年,南非主要電力公司City Power遭勒索軟體攻擊,公司的資料庫、網路、應用程式等遭加密而無法運作,雪上加霜的是,維修服務系統也無法運作,造成斷電長達12小時,超過25萬人受影響。

Read More »

【Cubic Zine 2023年10月號】以文匯學  力創文化時勢——文物館館長姚進莊談知識轉移  倡跨學科戰略合作

四時風光變化萬千,已有52年歷史、擁有超過16000件珍品的中大文物館,屹立山城,將研究和專業知識結合,激勵公眾參與,致力弘揚中國文化。今期Cubic Zine專訪主角是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Professor Josh Yiu),在他的帶領下,文物館「時光藝遊舊香港」項目於去年贏得國際博物館協會大學博物館與藏品委員會的UMAC Award大獎,為首間東亞地區大學博物館獲得此殊榮。

一九七一年秋,文物館成立。就在金秋,讓我們憶故談今,走到館長的世界,探討博物館如何透過可持續發展,發揮社會影響力,如何「格物創新」。

Read More »

館長的心裡話

文物看似冰冷,其實無時無刻不在述說溫情故事。採訪當日,Josh佩戴的館徽引人注目。與很多博物館特別設計館徽不同,中大文物館直接將館藏的漢代印章作為館徽。把歷史戴在身上,與文物緊密相連,這不正是「文物人」的浪漫?當然,除了看得見的浪漫,館長也有些心裡話想說。 

Read More »

【Cubic Zine 2023年8月號】香港人極地探險:跨世代創業研綠色黃金 微藻專家何建宗實現環保商業雙贏

在這個充滿環境危機的世界中,有一位環保科學家,他用自己40多年的科研經驗,創造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產業——將微藻(microalgae)打造成「吸碳神器」的生物科技。這位何建宗教授(1979 新亞生物)是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退休後花了幾百萬元開設香港首個北極科研站、造訪南北極達20次、60歲才組隊創業,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的故事,了解科學家怎樣看金錢世界,如何發展「碳金融」。

Read More »

共工共事 合力發揮綠色能量

何苦去創業?盼活得長青

何教授在香港做創科經歷過一段辛苦的時間,他由學者身分進入商業社會文化,要適應賺錢的商業概念,「籌集資金、市場開拓,當中難度是超乎想像,比從前安安定定做教授,真的相對沒有把握,有時都問自己何苦來由創業呢?幸好有一個理想去追求!」

Read More »

互補互助  擁抱共益心態

一個醫學背景教授,創辦社會企業,無疑是新挑戰。李月裳博士(Kathy)坦言:「我對數字好差,而且當我開始接手公司,才認識商業用字,B2C、B2B、P&L(Profit and Loss),別人問我一年生意額多少,我都不知道。現在我要知道,明年營業額要有200萬,對我來說是天文數字!」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