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bic Zine 2023年8月號】香港人極地探險:跨世代創業研綠色黃金 微藻專家何建宗實現環保商業雙贏
在這個充滿環境危機的世界中,有一位環保科學家,他用自己40多年的科研經驗,創造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產業——將微藻(microalgae)打造成「吸碳神器」的生物科技。這位何建宗教授(1979 新亞生物)是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退休後花了幾百萬元開設香港首個北極科研站、造訪南北極達20次、60歲才組隊創業,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的故事,了解科學家怎樣看金錢世界,如何發展「碳金融」。

共工共事 合力發揮綠色能量
何苦去創業?盼活得長青
何教授在香港做創科經歷過一段辛苦的時間,他由學者身分進入商業社會文化,要適應賺錢的商業概念,「籌集資金、市場開拓,當中難度是超乎想像,比從前安安定定做教授,真的相對沒有把握,有時都問自己何苦來由創業呢?幸好有一個理想去追求!」

【Cubic Zine 2023年6月號】先鋒無懼挑戰——言語治療專家李月裳打開溝通之門 「語聲」鏗鏘創社會回響
很多人將學前兒童發音不正,歸咎於未完全發育;長者進食困難,也只能由其退化;其實這些都是誤解。言語治療專業,正是解決人生歷程中會遇到溝通問題及吞嚥障礙,改善患者生活質素、身體健康和社交溝通能力。

互補互助 擁抱共益心態
一個醫學背景教授,創辦社會企業,無疑是新挑戰。李月裳博士(Kathy)坦言:「我對數字好差,而且當我開始接手公司,才認識商業用字,B2C、B2B、P&L(Profit and Loss),別人問我一年生意額多少,我都不知道。現在我要知道,明年營業額要有200萬,對我來說是天文數字!」

【Cubic Zine 2023年3月號】運動科學打天下——「操肌教授」沈劍威推體育社企搶人才 倡活出幸福生活
「精英運動員的心態是,你 challenge 我?最好就 challenge 我!」

通往快樂人生之鑰匙——身體素養自主意識
根據香港健康活力兒童計劃(Active Healthy Kids Hong Kong)2018年報告卡數據 ,只有30%兒童的心肺適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達到國際水平,同時只有少於10%兒童每日參與至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體能活動(MVPA)。

【Cubic Zine 2022年12月號】「完美」穿越商界與社企 ——魏文富勇闖「藍海」 情繫基層服務改變生命
「我經常覺得人才最重要,無人無得搞,『齋嗡』做不到大事的」。

【Cubic Zine 2022年11月號】「做人最緊要有動力!」DNA草藥鑒定先驅邵鵬柱 分享教研灼見與創業心得
以前教書寫黑板、用transparency(膠片)和slide project (幻燈片投影器),現在都成為博物館文物了!

【Cubic Zine 2022年9月號】共創真實感動—建築與鄉村連線 鍾宏亮的落地建築實驗
「這塊土地有種真實感,令我有動力去做研究、做實驗。 」

【Cubic Zine 2022年7月號】一鍵千里走進VR世界:「打機教授」莊紹勇談電子學習與Outdoor Museum
「細細個我就好深近視,現在大約900幾度!我細個好鍾意打機!前期去機舖打機,後期就打電腦遊戲!」

【Cubic Zine 2022年3月號】語音識別學者變廣東話兼溝通達人 李丹最強「踩過界」
「有些人只顧自說自話,根本不管人家到底聽不聽得懂。」

【Cubic Zine 2021年12月號】「香港珊瑚意義在哪呢?就是夠tough!」崔佩怡相信有Love 才能Conserve
「我是那種在小時候便很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海洋科學家的女生!」

【2021年9月號】中大建築系x老年學 ─ 師兄妹「築」建Happy Ageing Lab
「 “Building”(大廈) 和 “Architecture(建築)” 的分別,就是後者能夠觸動人的內心。」




【2020年10月號】一趟「心旅」解煩憂 何欣儀夥學生拍檔 推平民化心理健康服務
「你有感冒發燒會去看醫生,但你個心『感冒』,就不會求醫,為何?」

【2020年11月】「有文化差異先好玩!」 社企管理達人徐苑思的創新心法
「愈來愈多例子見到,如果企業有心做的,所create到的 social impact,不會比NGO差。」